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权威访谈·谋发展 启新篇)
内蒙古聚焦高质量发展,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建设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弘扬蒙古马精神,经济发展取得可喜成果。内蒙古在新的一年如何做好工作,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记者采访了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
加快步入高质量发展良性循环
记者:内蒙古加快发展的势头扬起来了,自治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取得了哪些突出成效?
孙绍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们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从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难点和突出短板入手,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是优化产业结构。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积极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的重要要求,我们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链条推进煤炭、新能源等产业发展,努力把卖煤变成输电、把燃料变成原料、把发绿电延伸为制绿氢绿氨绿醇。煤制油、煤制气产量稳步增加,新能源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火电装机,非煤产业增速连续两年高于煤炭产业,稀土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二是聚商气拢人气。从资源禀赋好但市场要素不足的实际出发,大抓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实施诚信建设工程,优化营商环境和人才发展环境,成立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和重点民营企业党委,开展国企“突围”行动,出台并实施若干政策,吸引行业领军企业、高层次人才到内蒙古干事创业。近两年引进到位资金1万亿元、高层次人才1431名,2024年全区民营经营主体净增16.4万户、增长6.4%,自治区国资委监管企业利润总额增长9.3%,企业活跃度提升到70%以上。
三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引导各级增强“资源富集但一点也不能浪费”的意识,部署开展“五个大起底”行动,强制“锁定”城镇开发边界,全面推进能、水、粮、地、矿、材等节约集约利用,仅2024年就新增农业节水3.8亿立方米。
在全区上下共同努力下,内蒙古经济增速连续3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保持在10%和70%以上,经济社会正加快步入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
努力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三北”工程标志性战役取得重要成果,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请问内蒙古如何谋划绿色发展,新能源产业发展得怎么样?下一步发展方向是什么?
孙绍骋:绿色是内蒙古的底色和价值,这越来越为实践所证明。我们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努力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
一手抓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以日均6万亩的速度推进防沙治沙,去年全区治沙1954万亩,造林659万亩,种草1923万亩,在黄河“几字弯”的库布其沙漠构筑起了绿化带、淤地坝、光伏治沙带、锁边林四道防线。过去,鄂尔多斯境内的“十大孔兑”每年向黄河输沙2700多万吨,现在已降到了400多万吨,争取到2030年降到100万吨以下。
一手推进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的重要要求,推动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去年全区新能源装机达到1.35亿千瓦,储能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绿电消费接近用电量的30%。我们大力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建设风电光伏装机2727万千瓦、配套治沙238万亩。在库布其沙漠规划建设400公里长、5公里宽的光伏治沙产业带。国外有媒体就此报道说,中国正在修建另一座“长城”,代表了“中国奔向一个清洁能源未来的速度”。
内蒙古新能源产业发展空间广阔。今年的目标是,力争新增4000万千瓦装机,新开工新型储能项目1000万千瓦以上,氢能产能达到20万吨,外送绿电800亿千瓦时以上。
积极拓展开放合作广度与深度
记者:内蒙古是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实践中是如何推进开放合作的?
孙绍骋:内蒙古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近两年我们加强开放平台建设,统筹推进重点口岸打造、中欧班列提质扩容,深入实施北京内蒙古协作“六个倍增计划”和“四项行动”,持续深化区域合作,对内对外开放呈现出新气象。去年,中蒙二连浩特—扎门乌德经济合作区成功获批,全区陆路口岸货运量突破1.2亿吨,边民互市贸易额、二手车出口量、进出境客运量分别增长113%、68.3%、53%。内蒙古产品进京销售额、北京资金到内蒙古投资额大幅增长。自贸试验区加快创建,复制推广国家层面制度创新成果223项。
今年,我们将组织开展区域合作深化行动,努力把对外、对内的合作和区内各盟市的协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对外,主要是扩大向俄蒙开放,进一步把“出”的工作做好、“进”的产品用好,更好发挥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对内,不断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合作,拓展北京内蒙古全方位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在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实现自身发展。区内,重点是推动东部地区、呼包鄂乌地区、乌海及周边地区联动发展、差异化协调发展,我们将分别召开会议逐一研究部署。
自觉用市场化手段提升发展质效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内蒙古重点从哪儿发力?
孙绍骋:内蒙古发展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市场意识不强的问题。我们推进经济体制改革,重点是推动各级自觉用市场化手段提升“三个水平”。
一是依靠市场化手段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开展经济活动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能交给市场的交给市场,尽可能实现效益最大化。为此我们提出,要突出效益导向、强化精算意识,在保障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前提下,对能源、电力、土地、数据等要素全部以市场化方式配置。去年全区通过挂牌、招标、拍卖等形式出让矿业权66宗,绿电交易762亿千瓦时、规模居全国首位。
二是依靠市场化手段提升社会治理水平。营造公平有序的社会环境,不能只用行政手段“管”,还要用市场机制“导”。过去发放禁牧休牧补贴不与草原生态保护效果挂钩,有的人补贴照领、过牧照旧。去年我们把这种状况扭了过来,对超载过牧的不仅不发补贴还要处罚,效果马上就不一样了,17个试点旗县天然草原草畜平衡指数都降到10%以下。接下来,我们将在各个领域推行类似的做法,通过发挥要素市场的杠杆作用优化社会秩序。
三是依靠市场化手段提升服务群众水平。我到基层调研时发现,很多事项无人收费但也没人管理,导致一些公共服务质量无法保证。我们正在探索完善“公益+市场”运营模式,吸引更多经营主体投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事业,更好满足群众的高质量服务需求。
《 人民日报 》( 2025年01月17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