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2024年国内考察,总书记格外关注这个方面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

对民生的关切,深深嵌印在总书记的足迹里。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地方考察,先后去往天津、湖南、重庆、山东等地,强调优先抓好民生领域各项改革,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起学习↓↓↓

总监制丨闫帅南

监制丨李浙

主编丨柴婧

编辑 制图丨谭瑶 潘杨

校对丨高少卓

【人民城市·温情中国】千年大计“雄”心壮志 心安此处向未来

央广网雄安12月27日消息“南文营社区是雄安新区首批回迁安置社区,安新、容城两县回迁群众5000余人的安置工作顺利完成,居民入住新居,在新社区开启了美好新生活。”河北雄安新区南文营社区党总支书记王伟肖说。

2023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雄安新区,考察高铁站、社区、建设工地等,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在容东片区南文营社区,一直牵挂回迁群众的总书记,看到大家生活好,感到很欣慰。总书记对当地干部强调,建设好雄安新区,重要的是衔接好安居和乐业,让群众住得稳、过得安、有奔头。要同步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从一开始就下好“绣花”功夫,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筑新时代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并三赴雄安,谋划发展。雄安新区设立7年来,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民生服务温情舒心,科技创新活力迸发……一座高水平现代化“人民之城”正拔地而起。

雄安新区悦容公园(央广网记者 王艺霖 摄)

下好“绣花”功夫 让群众住得稳、过得安、有奔头

在雄安新区南文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本本民情台账里密密麻麻记录着社区居民的大事小情,这是王伟肖和同事们为群众排忧解难,让回迁群众住得稳、过得安、有奔头的一份“工作清单”。

“这几天寒潮降温,张二楼家的暖气没问题了吧?一会儿咱们再去看看。”“老刘的身体恢复怎么样了?”……王伟肖一边翻看民情台账,一边和社区工作人员商议当天的工作。

王伟肖和同事查看社区民情台账(央广网记者 王艺霖 摄)

张二楼是安新县大王镇向村的回迁群众,如今住在南文营社区礼贤花园,因家中暖气不热曾向社区求助。王伟肖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协调相关部门处理解决。最近天气降温,王伟肖放心不下,决定再次走访了解情况。

来到张二楼家门口,王伟肖轻敲房门,“大姨,来了两次了都没见到您。”张二楼看见王伟肖的到来,笑容满面,向前相迎,“快进屋,快进屋。”

“屋里头暖和了呗?”“温度行,不暖和就再找你们。”张二楼打趣地笑着说。“有什么事都可以来找我们。”王伟肖说。一言一语,其乐融融。这是社区“大管家”王伟肖的工作日常。

“我觉得社区书记就是群众的‘大管家’,涉及群众的每一件小事,在我们这都不能是小事,而是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大事’,所以我们一定要以百分之百的责任和担当去服务好群众。”王伟肖认为,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每一件事都不容马虎。

一本民情账,联结千万家。“群众入住之后,社区便开展每家每户的‘大走访’工作。通过入户走访,了解群众的诉求,建立好民情台账,及时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王伟肖介绍,按一户一档建好的民情台账迄今已整理更新住户信息8万余条。

根据大走访采集的“民情”信息,南文营社区还对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展“1+1”志愿结对帮扶活动;联合社区卫生站、雄安印象里志愿者联盟开展慢性病随访、爱心义诊等志愿服务活动;依托养老驿站、邻里驿站等场地给老年人提供多样服务……

老人们到社区食堂点餐(央广网记者 王艺霖 摄)

时至饭点,雄安新区南文营社区食堂慢慢热闹起来,家住附近的老人们结伴而来,看看墙上的“爱心餐每周食谱”,有序排队点餐。老人们开心满意,一边品尝可口的饭菜,一边唠着家常。

“小饭碗”装着“大民生”。“2021年群众回迁以后,我们通过‘大走访’发现辖区内居民以老年人居多,且他们大多数不与孩子们一起住,这样老年人就餐就面临着一定的困难。”王伟肖介绍了社区开办食堂的初衷。

为办好社区食堂,南文营社区前期调研了全国很多地方的老年食堂,并结合辖区实际,最终决定引入“市场化+公益”运营模式的社区食堂,用于服务辖区范围的老年人群体的就餐需求,同时也兼顾年轻人日常用餐,让辖区内的群众没有就餐的后顾之忧。

社区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给予不同优惠,60至70周岁老年人就餐可打7.5折,71至80周岁老年人就餐打5折,81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就餐打2.5折。

雄安新区容东片区高楼林立(央广网记者 王艺霖 摄)

三餐、四季,安心、暖心,南文营社区食堂的“热闹”让雄安新区“民生温度”可观可感。如今,雄安新区稳妥有序推进回迁安置,容东、容西、雄东等新建片区14万名群众喜迁新居。同时,构建现代化教育、医疗、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累计建成林荫停车位1977个、足球场132个、直饮水点130处,一处处惠民设施,彰显着人文关怀。

“华北明珠”再现“候鸟天堂” 水清鸟翔入画来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在雄安新区,有一片碧水连天、鸟飞鱼跃的水域——被誉为“华北明珠”的白洋淀。行走在白洋淀栈道长廊上,远远望去,淀阔水清、芦苇无边、寒鸟飞鸣,大片金黄的芦苇与水道纵横交错,冬季的白洋淀多了一种静谧之美。

白洋淀淀阔水清,风景如画(央广网发 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供图)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的殷殷嘱托,我们坚持补水、治污、防洪‘三位一体’统筹规划、协调推进,重点实施‘科学补水、清淤疏浚、百淀连通、退耕还淀、严密防洪’五大工程。”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吴海梅介绍,经过系统性生态治理,如今,白洋淀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水标准,进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华北之肾”功能逐步恢复。

生态好不好,鸟儿最知道。7年来,“白衣仙子”中白鹭、“水凤凰”水稚、“鸟中大熊猫”青头潜鸭等野生鸟类陆续在白洋淀“落户”。珍稀鸟类的出现,成为白洋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生动写照。

目前,白洋淀野生鸟类已增加至292种,较雄安新区设立前增加了86种。仰头候鸟翔集,低头群鸟潜行,“华北明珠”再现“候鸟天堂”胜景。

“鸟中大熊猫”青头潜鸭在白洋淀安家育雏(央广网发 张学农 摄)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守护一方水土。家住安新县郭里口村的车二栋,是土生土长的“淀上人”。在雄安新区成立前,他和家人主要以养鱼、捕鱼为生,靠水吃水。后来,他凭借对白洋淀水域情况的了解,经常同吴海梅等工作人员一同在白洋淀查找污染源、进行水质采样,靠淀护淀成为他的新选择。

“以前白洋淀养鱼的特别多,水污染很严重,成立雄安新区以后,水治理得特别好。我协助开展水质采样、监测工作,也有点小贡献。”车二栋笑着说。

“像车师傅一样靠淀护淀的百姓越来越多,他们对于白洋淀的保护有自己的体会和方式,密切关注所有的排污口和排污企业的动向,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吴海梅说,白洋淀水域面积大,白洋淀的持续向好,离不开淀上人家的共同努力和支持,汇聚成守护白洋淀的强大能量。

吴海梅和同事巡查白洋淀,守护白洋淀碧水清波(央广网记者 王艺霖 摄)

吴海梅自雄安新区成立便投身于白洋淀的治理工作中,见证了这片水域从严重污染到如今清澈如镜的华丽蜕变。“我理解的白洋淀的‘淀’是沉淀的‘淀’,当我们疲惫的时候、心情浮躁的时候,在这里能沉淀心灵,然后心无旁骛地投身新区的建设,把雄安新区建设得更加美好,让老百姓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守护这片碧水,雄安新区还应用了不少“黑科技”。走进雄安新区生态环境数据中心,智慧监管平台大屏幕上显示着生态环境监测的实时数据。AI、5G+VR、无人机、无人船……“天空地淀一体化”的监测系统为生态保护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蓝绿映底蕴,淀泊好风光。如今的“华北明珠”越来越亮丽,淀水越来越清澈,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雄安新区愈发绚丽多彩。

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 “未来之城”拔节生长

塔吊林立、机器轰鸣、焊花绽放……12月20日,走进雄安新区雄安城际站及国贸中心片区项目建设现场,工人正紧张有序地施工,机械设备的轰鸣声不绝于耳,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雄安国贸中心项目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其中雄安航站楼主体钢结构已封顶,工程建设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雄安航站楼主体螺旋上升的钢结构犹如向上生长的大树,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生命之树”。

“‘生命之树’从地下一层开始‘生根’,向上延伸至整个航站楼主体框架,高度将达到30米,是航站楼的主要承重结构。”雄安国贸中心项目机电专业工程及BIM负责人崔浩田介绍,航站楼建成后,将作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空功能在雄安新区的延伸,从航站楼出发,乘坐京雄快线可实现30分钟抵达大兴国际机场,1小时直达北京丽泽商务区,并与北京地铁同台换乘,真正实现京雄两地同城化。

崔浩田在记录雄安国贸中心项目建设进度(央广网记者 王艺霖 摄)

“我原先在天津工作,了解到雄安即将建设的现代化TOD综合体雄安国贸中心,带着对‘未来之城’的憧憬,我来到了雄安。”崔浩田介绍,雄安国贸中心项目未来将是雄安新区的活力门户、城市地标和城市名片。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经过7年如火如荼地建设,雄安新区这座承载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未来之城,城市框架全面拉开。数以万计的建设者披星戴月,不舍昼夜地奋战在雄安新区建设现场,他们是这座城市的见证者,也是“建”证者。

雄安新区建设如火如荼,塔吊林立(央广网发 雄安集团供图)

地上之城拔地而起,地下之城别有洞天。行走在雄安街头,与其他城市路面井盖密布、空中线缆交错不同,这里是另一番景象:街头不见井盖、抬头没有电线。

先地下、后地上,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重要理念。“雄安打造地下综合管廊,掌控整座城市能源传输的‘大动脉’,让水、电、气、通信等管线都住进‘集体宿舍’,打造出地上空间的便捷与美观。” 雄安集团基础建设公司高级业务经理孙岩介绍说。

与此同时,一座数字孪生城市也在雄安新区同生共长。为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更好地服务居民,提高城市管理水平,雄安新区着力打造数字孪生城市,通过对现实城市的感知、仿真模拟,实现对城市的“虚拟”,对“虚拟”城市的分析调度则能够优化城市运转。

“当下的雄安,从城市治理到生态监测,从社区生活到交通出行,都可以实现数字化管理,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计算能力更高、存储容量更大的超级计算,也将为疏解至雄安的高校、科研院所做尖端科技研究时提供重要保障。”雄安云网科技有限公司运维主管刘尧介绍说。

中国星网雄安总部俯瞰图(央广网发 雄安新区宣传网信局供图)

目前,雄安新区扎实推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高质量疏解发展正加力提速。今年10月,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位于雄安新区启动区的办公楼正式投入使用,完成了总部及4家所属二级公司搬迁,这标志着首家落户雄安新区的中央企业全面迁驻。

除中国星网外,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雄安总部办公楼主体结构封顶,正在进行装饰装修;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4所高校雄安校区和北大人民医院雄安院区加快建设;一批市场化疏解项目有序推进,央企在雄安新区设立各类机构近300家。

从“一块地”到“一张图”再到“一座城”,7年,雄安新区正发生历史性转变。这座新城,不负未来之名,不负人民期盼。这座拔地而起的人民之城雄姿英发,凝聚千年大计雄心壮志,正打造一起奔向未来、心安此处的希望之城。

总策划:张军 于锋

总监制:伍刚 宫歆慧 蔡荣波

统筹:陶玉德

监制:张继航

策划:王艺霖 孔明

文字:王艺霖

视频:王艺霖 胡思达

鸣谢:雄安新区宣传网信局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 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强调

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

在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2月26日至27日召开民主生活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综合发挥党的纪律教育约束和保障激励作用,把学习贯彻纪律处分条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情况作为检查的重要内容,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自我检视、党性分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会前,有关方面做了认真准备。中央政治局同志同有关负责同志谈心谈话,听取意见建议,撰写发言提纲。会上,先听取关于2024年中央政治局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情况的报告和关于2024年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的报告。中央政治局的同志逐个发言,围绕会议主题,对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认真查摆、深刻剖析,开诚布公、坦诚相见,气氛严肃活泼,收到预期效果。

中央政治局同志的发言,聚焦5个重点。一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更加坚定;二是服务人民、造福人民的价值追求更加坚定;三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更加坚定;四是带头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更加坚定;五是履行从严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更加坚定。

会议强调,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形势带来的挑战,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沉着应变、综合施策,顺利完成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民生保障扎实有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取得新成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开创新局面,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这些成绩来之不易。

中央政治局的同志一致认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全党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明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习近平对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的对照检查发言一一点评、逐一提出要求,并进行了总结。他指出,这次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开得很有成效,达到了交流思想、检视问题、明确方向的目的,有利于中央政治局增进团结、改进工作、担当使命。

习近平强调,这次党纪学习教育着力解决了一些党员、干部对党规党纪不上心、不了解、不掌握等问题,推动各级党组织和领导班子从严抓好党的纪律建设,推动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取得明显成效。广大党员、干部的纪律规矩意识、廉洁自律意识切实增强,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激发,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进一步强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成效进一步彰显。

习近平指出,党性修养好、党性坚强,遵守党纪就会更加自觉。领导干部要把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作为终身课题,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要把政治修养摆在党性修养的首位,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党性滋养,把学习遵守贯彻党章党规党纪作为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带头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带头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带头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真正做到理想信念坚如磐石,对党赤胆忠诚,为党和人民事业忘我奉献。

习近平强调,党的纪律既有教育约束功能,又有保障激励作用。党的纪律和干事创业是内在统一的。纪律既明确了不能触碰的底线和边界,也为党员、干部干净干事、大胆干事提供了行动准绳。遵规守纪,就会拥有干事创业的充分自由和广阔空间。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树标杆、作示范,不仅要成为遵规守纪、干事创业的模范,而且要树立鲜明导向,为敢于担当作为者撑腰鼓劲,推动形成锐意进取、奋勇争先的生动局面。

习近平指出,党的纪律为正确行使权力、防止以权谋私划出了底线、设置了禁区,是党员、干部保持清正廉洁的安全防护栏。敬畏纪律、遵守纪律,就能抵御腐蚀、百毒难侵。只要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仍然存在,反腐败斗争就永远在路上。对反腐败斗争形势要异常清醒、态度要异常坚决,决不能松懈,决不能手软。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肩负重任,必须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对手中的权力要慎之又慎。要抓好分管领域或主政地方的党风廉政建设,坚决同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作斗争,加强对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管理。

习近平强调,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是全党的共同责任。各级党委(党组)要承担好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其他领导班子成员要履行好“一岗双责”,一级带一级,推动党的纪律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切实担负起党的纪律建设的政治责任,及时全面了解分管领域或主政地方纪律建设情况,对职责范围内的问题要敢管敢治、严管严治,责无旁贷当好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领导者、执行者、推动者。

习近平最后强调,明年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十分繁重,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弄清楚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弄清楚基层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加以解决。

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依法受理处置518个仿冒诈骗类网站平台

  记者12月27日从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获悉,2024年,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持续深化涉仿冒诈骗类网站平台受理处置工作,广泛收集举报线索,积极协调核查认证,有效回应网民关切,共受理处置违法违规网站平台518个。

  据悉,一段时期以来,有不法分子打着“金融投资”“退费补贴”“消费充值”“证件办理”“期刊征稿”等幌子,仿冒有关部门、单位官方网站平台,实施诈骗活动,严重影响部门公信力,侵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财产安全,群众反映强烈。

  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仿冒诈骗类网站平台犯罪成本低、社会危害性大,严重破坏网络生态,损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将持续会同有关部门,健全完善举报受理处置联动工作机制,形成防范打击合力。

中共中央组织部下发通知要求在元旦春节期间开展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活动

  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 中共中央组织部近日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在元旦春节期间开展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关怀和温暖,进一步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凝心聚力、奋发进取,努力在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中积极发挥作用。

  通知提出,要广泛开展走访慰问。全面掌握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基本情况,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诉求,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努力取得“慰问一人、温暖一户、带动一片”的良好效果。对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老党员,要普遍走访慰问。要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特别是工作在条件艰苦地区和急难险重任务一线的同志。做好对因公牺牲党员干部家属的走访慰问、照顾救助和长期帮扶工作。做好“共和国勋章”、“七一勋章”、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有关待遇落实和走访慰问工作。可适当扩大走访慰问范围,做好正常离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民委员会主任以及因病致贫的特困群众等的关爱帮扶工作,走访慰问新就业群体中生活困难党员,确有困难的基层党务工作者也可走访慰问。中央组织部将从代中央管理的党费中划拨走访慰问专项资金,各地区各部门(系统)要尽快落实配套资金,确保在春节前发放到慰问对象手中。

  通知要求,要落实离退休干部待遇和老党员生活补贴。认真执行近年来出台的有关提高部分离休干部医疗待遇、提高离休干部生活补贴标准、提高离休干部护理费标准和增加离休干部离休费等政策,对落实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精心做好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和未享受离退休待遇的城镇老党员生活补贴发放工作。

  通知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把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作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各级领导干部要厚植为民情怀,带头“四下基层”,倾听党员、干部和群众心声,真心实意为他们办实事解难事。广大党员、干部要结合实际主动联系服务群众,力所能及帮助群众解决具体困难。要严明纪律要求,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注意轻车简从,倡导勤俭节约,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加强对走访慰问资金的监督管理,防止优亲厚友,防止多头走访、重复慰问。要统筹做好节日期间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抓好安全生产、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等各项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度过欢乐祥和的元旦春节。

习近平向中吉乌铁路项目启动仪式致贺信

  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 12月27日,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铁路项目启动仪式在吉尔吉斯斯坦贾拉拉巴德市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启动仪式致贺信,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现场出席活动,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致贺信。

  习近平指出,建设中吉乌铁路是三国政府着眼区域互联互通、促进地区繁荣稳定作出的战略决策,彰显了三国人民对打通这条战略通道的美好愿望。今天的启动仪式,标志着项目已由设想付诸实施,向着建成通车目标迈出了关键一步。

  习近平强调,希望三国有关部门和企业通力合作,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努力把中吉乌铁路打造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新的示范项目,更好助力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改善,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力。

  扎帕罗夫表示,中吉乌铁路不仅是一条交通运输走廊,也是联通东西方的战略通道。该项目将强化吉尔吉斯斯坦的交通枢纽地位,创造大量就业岗位,促进经贸、旅游和工业等领域发展。相信三国将高质量完成铁路建设,为本地区共同发展开辟新的广阔前景。

  米尔济约耶夫表示,中吉乌铁路项目正式启动是落实三国元首共识、促进互利合作、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举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该铁路有助于推动地区贸易和一体化,促进人员往来和人文联系,搭建起文明互鉴的重要桥梁,造福地区国家和人民。

  中吉乌铁路项目启动仪式由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吉尔吉斯斯坦交通和通信部、乌兹别克斯坦交通部共同举办。

“12356”将成为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 明年5月1日前全部开通

12月25日,国家卫健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副司长邢若齐介绍,近日该委设置了全国统一的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号码“12356”,将为公众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心理危机干预等健康公益服务。

国家卫健委要求,“12356”热线在2025年春节或元旦前后投入运行。到2025年5月1日前,各地现有心理援助热线将全部与“12356”热线连接,实现一个号码接通心理援助热线。同时,各地要结合实际,设置一定时间的过渡期,确保原有热线号码和“12356”均可接通。

原则上,每个设区的市(含直辖市、州、盟等)至少开通1条心理援助热线,每条心理援助热线至少设置2个心理援助热线座席,并配备足量符合要求的热线咨询员,每日提供不少于18小时心理援助服务。设区的市(州、盟)如果暂不具备设置条件,可以由省级热线承担相应功能。

国家卫健委表示,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加大培训监督指导力度,加强专业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心理援助与110、119、120等服务热线和综治维稳工作等建立联动机制,提升心理援助效能。

“如果公众需要咨询心理健康知识或有心理困扰情绪问题,均可以拨打12356。”邢若齐说,未来国家卫健委也将要求各地根据接听量的增加情况,采取扩容保障服务措施,提高接通能力和服务水平。(记者王美华)

“大国更应该有大的样子”

【本期导读】

2024年,世界在动荡变革的浪潮中起伏,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既有多极化的新局,也有“新冷战”的危局。面对各种逆流险滩、不确定因素,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领导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态度鲜明、谋定后动:

在巴黎中法企业家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闭幕式上,他为两国企业家们加油;在喀山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上,他为金砖国家们鼓劲;在利马中美元首会晤上,他深刻指出两个大国要有正确相处之道……

“大国更应该有大的样子,要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这句话彰显出习近平主席作为大国领袖的宏大胸襟和勇毅担当,展现出中国在应对世界百年变局时始终坚定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雄心与行动力,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今天,“讲习所”推出“2024与时偕行”年终特刊第二期,带您一起感受“大国的样子”。

监制:陈刚、戴爽、金近

策划:张倩楠

文案:娄珂馨

视觉:陈佳杰

审核:吕冬、位树理

微视频|一渠南水润北方

  “南水北调,我很关心。这是国之大事、世纪工程、民心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南水北调工程一线实地考察,留下殷殷嘱托。今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面通水十周年,来自丹江口水库的一泓清水,沿着1432公里的总干渠一路向北,润泽了沿线26座大中城市200多个县市区,累计向北方“搬”去了4800个西湖的水量,让1.14亿人喝上了“放心水”。

  一杯从丹江口水库打上来的清澈南水,一句浸润着关怀与勉励的家常话,一封温暖而饱含力量的回信……无一不见证着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一世纪工程的牵挂。南水北调,造福人民,也依靠人民。跟随奔流不息的千里“南水”,让我们一起感悟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治水兴水之道。

  总监制|过 彤 骆红秉

  监 制|魏驱虎 唐晓艳

  制片人|兰 军

  执行制片人|杨翰宁

  现场导演|付陈超

  摄 像|宋 伟

  校 对|宋春燕 梁雅琴 闫田田

  出 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

  鸣 谢|南阳市委宣传部 淅川县委宣传部 丹江口市委宣传部

政府为企业排忧 四川泸县助企服务高效办

“新的营业执照这么快就办好了,社保、医保、税务登记信息变更等事务也同步完成了,真的很方便。”12月3日,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政务服务中心办完业务的陈先生说道。

今年以来,泸县聚焦助企减负增效,全面整合各类资源,推出一系列举措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为企业发展注入动力源泉。

泸县政务服务大厅开设惠企政策服务专窗。泸县供图

泸县政务服务大厅开设惠企政策服务专窗。泸县供图

高效审批,关联事项“一次办”

“只要提交一次,不用再多次申报,真是太方便了!” 7月1日,四川金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经办人员来到泸县政务服务大厅办理企业注册资本和法定代表人变更手续。在综合窗口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企业经办人员通过四川政务服务网“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成功申报变更事项。该公司成为泸县首家企业信息变更“一件事”登记主体。

据了解,泸县在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过程中,为企业提供“集成式”“套餐式”服务,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通过线上线下融合,企业可在线上“一网申请”、线下“一窗取件”,一次办理多个事项;通过数据共享,打通医保、社保、公积金、税务等多部门业务系统,实现表单“自动填”、材料“免提交”;通过串联改并联,合并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间,实施综合许可、集成办理。

直达快享,惠企政策“一窗办”

“最初申报生产线技改升级项目立项时,县经济信息科技局就主动介入,协助我们申报省级专项资金,真是帮了公司大忙。”泸州天蜀玻纤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郑江说道。该公司近期获批智改数转项目奖补资金1000万元,目前已到账前期奖补资金500万元,“真金白银”的支持,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为帮助企业减负纾困,泸县全面梳理发布县本级惠企政策事项清单,开展政策专题解读。税务等领域为企业“一对一”自动推送优惠政策,实现惠企政策精准宣传、精准申报、精准扶持。泸县依托全省惠企政策管理平台,认领编辑发布省级惠企政策事项29个、市级惠企政策事项34个,录入本级惠企政策事项16个,实现政策“一网展示、一键查询”。县政务大厅开设惠企政策专窗,配备专员提供咨询引导、答疑解惑、帮办代办等服务,实现惠企政策“一窗申办”。

泸州市医药健康产业审查评价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到四川挽卿丝日化有限公司开展化妆品生产许可证延续现场检查预检查。泸县供图

泸州市医药健康产业审查评价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到四川挽卿丝日化有限公司开展化妆品生产许可证延续现场检查预检查。泸县供图

衍生服务,特色产业“一链办”

医药健康行业产品注册审评专业性强、要求高、周期长、难度大。过去,企业办理产品注册和产品许可,需要自己准备资料,走报批、审批流程,少则一年半,多则三年。

今年7月,在泸州市医药健康产业审查评价服务中心的指导下,四川维思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研发的金属角度固定器成功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从注册受理到获批仅历时10个月,为企业赢得了宝贵的市场先机。

对比从前的办事流程,泸州医药产业园区党工委委员、服务中心主任周伟说:“如今,我们的专业团队已可以为企业提供产品检验、注册申报、许可申请等服务,大大缩短报批时间及产品上市时间。”

泸县立足本地特色医药健康产业,开展常态化服务企业工作,深入龙头企业、重点企业、新增企业等主动问需,针对性梳理政务服务事项,精准嵌入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链全生命周期“一类事”服务清单。通过整合政府、市场、社会三方资源,提供多元化衍生服务,助力产业创新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泸县还在医药产业园孵化器内打造“企业服务驿站”,提供项目、创新、人才、政策、金融等综合服务,实现“一类事一站办”。

数据显示,泸县今年以来累计为企业办理业务89463件,其中企业信息变更“一件事”673件、开办餐饮店“一件事”45件、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12件、企业注销“一件事”29件。

【“高效办成一件事” 政务服务加速度】系列报道

·“高效办成一件事” 政务服务加速度 ①:山东泰安“1+1+N”就医服务“一件事”模式 让患者少跑腿少等待更舒心

·“高效办成一件事” 政务服务加速度 ②:“一键申报”更省心 办好充电这“桩”事

·“高效办成一件事” 政务服务加速度 ③:安徽:“一件事”省心办 让企业群众“更好办”

·“高效办成一件事” 政务服务加速度 ④:“巴适得很” 四川“开办餐饮店一件事”新体验

·“高效办成一件事” 政务服务加速度 ⑤:从“能办事”到“好办事” 这些政务服务模式走“新”更走“心”

“中国天眼”拓展人类观天极限(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重大工程巡礼)

  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崇山峻岭之间,“中国天眼”仰望苍穹,将人类“视界”延伸到百亿光年之外。

  2016年9月,在“中国天眼”落成启用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指出:“它的落成启用,对我国在科学前沿实现重大原创突破、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水平管理和运行好这一重大科学基础设施,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出大成果”。

  今年是“中国天眼”建成运行8周年。8年多来,“中国天眼”团队发扬开拓进取、勇攀高峰的精神,秉持团结奋进、协同攻关的作风,创新不止,成果频出,不断拓展着人类观天极限。

  不断拓展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边界

  巡天一瞥,不到5分钟,“中国天眼”就发现了一个处于轨道周期仅为53分钟的双星系统中的脉冲星——这是人类发现的轨道周期最短的脉冲星双星系统。

  每一颗脉冲星都有其特殊脉冲及稳定的转动频率,它们相当于宇宙中具备特有信号标记的“灯塔”,可以为人类探索浩瀚宇宙提供“导航”。作为目前世界上灵敏度最高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自投入运行以来,已发现的新脉冲星数量突破1000颗,超过同一时期国外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数量的总和。

  “从人类发现第一颗脉冲星到‘中国天眼’发现首颗脉冲星的半个世纪,全世界发现的脉冲星不到3000颗。”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天眼”运行和发展中心首席科学家朱炜玮说,“我们正在拓展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边界。”

  近年来,“中国天眼”持续获得重量级发现:首次在射电波段观测到黑洞“脉搏”、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证据、探测并构建世界最大中性氢星系样本……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中国天眼”运行和发展中心主任、总工程师姜鹏说:“‘中国天眼’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探测宇宙深处的强大工具,而且在基础科学研究中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帮助我们探索宇宙的起源、演化及其结构,为理解宇宙中的前沿科学问题提供了重要观测数据支持。”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射电天文学研究所天文学家劳拉·斯皮特勒预测,到本世纪30年代,“中国天眼”将为人类研究超大质量黑洞碰撞等天文学前沿研究积累大量数据。

  “随着运维智能化水平的提升,‘中国天眼’的运行效率将进一步提高,这将帮助我们更快地积累更多观测数据,我们有信心取得更多重要发现。”姜鹏说。

  凝结中国智慧和中国创造

  巡天探宇,观测星空。“中国天眼”创新探索不停。从选址、建设到调试、运营,“中国天眼”每一个环节、每一块面板、每一个部件,都凝结着中国智慧和中国创造。

  2011年3月,“中国天眼”正式开工建设。不同于世界上已有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的“视网膜”——球形反射面,是一张由6670根钢索编制的索网,其结构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精度最高、工作方式最特殊的。要实现反射面变形,对抗疲劳性能的要求极高。

  整整两年,在“天眼之父”南仁东的指导下,姜鹏带领团队进行了大规模的索疲劳试验。近百次失败,从千头万绪中不断探寻解决问题的关键,终于攻克超高强度、抗反复拉伸的钢索难题,首创主动变形反射面,使望远镜覆盖40度天顶角,成功支撑起“中国天眼”的“视网膜”。

  让“中国天眼”看得更远更清楚,调试工作至关重要。

  “与传统望远镜相比,‘中国天眼’系统结构要复杂得多,也更容易受设备故障的影响。”姜鹏说。为此,调试团队基于力学仿真系统研发了“中国天眼”反射面的安全实时评估系统和开环控制系统,实现了反射面的数字孪生,使“中国天眼”能够全天候运行工作。

  “我们无须实时测量反射面面形,哪根促动器坏了、哪个节点工作不正常,都能在安全评估系统软件中显示,并且模拟出对观测的影响,一旦超出安全范围就会自动报警。”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李辉说。

  创新无捷径,唯有勇攀登。在稳定运行和提升性能的同时,“中国天眼”的巡天效率还将实现数量级的提升,为解决中国射电天文领域的核心技术问题作出更大贡献。

  为国际科学界提供重要平台

  低噪声放大器是“中国天眼”接收机的核心零部件,此前都靠进口。

  为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高级工程师柴晓明团队用时近两年,自主研发出高性能的国产低噪声放大器。今年9月,这款国产低噪声放大器正式出口巴西,首次实现我国自主研发的射电望远镜核心部件出口海外。

  事实上,在建设阶段,“中国天眼”就向全球工程界贡献了大科学工程的中国经验:6根钢索控制的30吨馈源舱,可以在140米高空、206米的尺度范围内实时定位;超高耐疲劳钢索在200万次循环加载条件下可达500兆帕应力幅,国际上尚无先例。

  “中国天眼”也为国际科学界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促进了国内外科学家的交流与合作。

  2021年3月31日,“中国天眼”正式对全球科学界开放。

  “随着开放,来自全球天文学家的项目申请书越来越多,‘中国天眼’的观测任务也排得越来越满。”从事观测任务制定工作,“中国天眼”运行和发展中心测控工程师孙纯对此感受深刻。

  截至目前,“中国天眼”已帮助美国、荷兰、澳大利亚等15个国家的研究团队开展观测900余小时,涉及科学目标漂移扫描巡天、中性氢星系巡天、银河系偏振巡天、脉冲星测时、快速射电暴观测等多个领域。

  英国天文学家拉夫尔·伊夫说,“中国天眼”持续向全球科学界开放,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计划申请使用这一开创性的仪器,这意味着天文学家可以开展以前由于望远镜灵敏度不足而无法进行的实验。

  极目星空,巡天不止。“中国天眼”持续为人类极目宇宙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 人民日报 》( 2024年12月16日 01 版)

高温气冷堆打开核电发展新空间(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重大工程巡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重要基石”“要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合理确定核电站布局和开发时序”。

  山东荣成石岛湾,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标志性成果——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平稳运行,从这里源源不断输出的电能和热能,满足着各类能源需求。

  从2012年12月浇筑第一罐混凝土到2023年12月商运投产,从一片荒滩到全球首座投入商业运行的第四代核电站,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的建成运行,标志着我国在第四代核电技术研发和应用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推动高温气冷堆从实验堆向商用堆跨越

  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大中带领下,清华大学相关科研院所开展先进核能技术研发。1986年,国家863计划将高温气冷堆列为我国发展的先进反应堆堆型之一。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清华大学先后突破了球形燃料元件、球床流动特性等多项关键技术,并于2000年建成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堆。

  2003年1月29日,高温气冷实验堆成功实现72小时连续满功率运行。同年,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共同组建了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能源”),推动高温气冷堆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2006年,高温气冷堆被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年,高温气冷堆总体实施方案获国务院批准,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清华核研院”)院长张作义任专项技术总师。

  从实验堆向商用堆跨越,摆在团队面前的困难不少:重大技术转化周期长、见效慢,人才队伍难稳定,科研思维与工程思维经常“碰撞”……面对挑战,中核集团和清华大学通力合作,拆除“篱笆墙”、打通从应用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快车道”,搭建了一支跨产业链、跨单位、产学研一体化的项目团队。

  在联合攻关中,张作义带领团队取得了多项原创性成果;中核能源等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发挥自身在建筑结构、水电暖、三维设计等方面的专业优势,以“啃硬骨头”的精神进行技术消化吸收;双方建立起联合设计机构,实现了设计与施工的高度协同……不断磨合、加速跨越,产学研融合不断走向深入。

  形成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的自主设计、制造、建造和运行能力

  2012年12月,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正式开工,由中核集团、清华大学、中国华能集团组成联合攻关团队,共同研发建设。其中,清华大学是技术研发主体,负责研发、总体技术方案及核岛主系统主设备的设计,中核集团作为示范工程建设实施主体及燃料元件生产单位,华能集团作为示范工程建设营运主体。

  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建设面临诸多“第一次”:清华核研院第一次设计示范电站图纸,中核能源第一次做工程总承包,华能集团第一次做核电业主……直面问题,相关单位紧密合作,将研究设计与加工制造深度融合,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

  蒸汽发生器是高温气冷堆的关键设备,作为全球首创的设计,没有可供参考的制造和装配工艺。联合攻关团队与制造厂家一道,历经7个月完善设计工艺、锤炼制造技术,最终成功制造出1330根符合设计规范的出口连接管,打通了蒸汽发生器制造的关键路径。

  联合攻关团队创新双机翻转的工艺,完成了业界最大、最重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吊装,攻克陶瓷堆内构件精确安装的难题以及燃料装卸系统复杂管路安装等技术,高质量完成了示范工程模块化建造施工;联合调试团队研发出一套高温气冷堆特有的调试运行技术,掌握了大体积双模块化反应堆回路强度密封及升温技术、低功率密度特点的反应堆固有安全性能验证技术等六大关键核心技术……“为实现重大专项的任务目标,联合攻关团队共承担重大专项课题89项,完成了数千项技术攻关。”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常重喜说。

  “通过示范工程建设,我国形成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的自主设计、制造、建造和运行能力,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中核能源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石琦说。

  高温气冷堆具有安全系数高、堆芯温度高等优势,在多个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为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核能系统,高温气冷堆具有安全系数高、堆芯温度高等优势,在多个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高温气冷堆具备固有安全性。清华核研院副院长董玉杰介绍,高温气冷堆使用耐高温的球形燃料元件,反应堆具有自稳特性,还拥有余热自然散出机制;在设计理念上,则采用了“搭积木”的模块式设计,每个小模块热功率约为大型压水堆核电站的1/10。

  “反应堆停堆后产生的余热处于较低水平,意味着即使不进行人为干预,反应堆也能自动停堆并将余热安全地散发出去,从而避免堆芯过热发生熔毁。”董玉杰说。

  “高温气冷堆发电效率高,即使采用传统蒸汽循环方式,其发电效率也可达40%以上。”石琦举例,高温气冷堆一回路冷却剂氦气出口温度高达750摄氏度,能够产生541摄氏度的过热蒸汽,可满足石化行业主要的蒸汽需求。此外,高温气冷堆还能产生满足石油精炼和煤化工、稠油热采等领域需求的高品质蒸汽,又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制取绿氢等。

  随着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建成并投入商运,我国高温气冷堆产业链初步形成,为该技术小批量推广创造了条件。石琦介绍,在充分吸收、利用示范工程的主工艺、主设备、固有安全设计、工程验证实践等方面经验的基础上,6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技术方案已经形成,并完成了初步设计,全面转入施工图设计阶段。

  《 人民日报 》( 2024年12月27日 01 版)

服务场景“入圈” 幸福生活出彩(现场评论)

落实落细便民服务,既需要政府投入,也离不开各方参与;既要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也应健全商业服务体系

“年纪大了,做不了饭,这里饭菜干净、品种也多,15块钱能吃好几个菜!”中午,重庆市九龙坡区民主村社区食堂热闹起来,居民陈代蓉和几位邻居边吃边聊。社区食堂开业以来,她成了这里的常客。

如今,从吃饭、缝补到修锁、修手机,不少生活小事都能在社区得到解决。2024年8月,商务部发布第一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优秀实践案例,民主村社区入选。

怎样的社区算得上宜居?采购“抬脚就到”,修补“触手可及”,应该是一项重要标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因地制宜打造服务半径小、满足日常基本需求的多业态社区商圈,对于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作用很大。

满足刚需是“底线”,满足改善性需求是“高线”。漫步民主村社区,食堂、超市、理发店、药店等一应俱全,满足了居民的基本需求。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生活圈怎样“跟上趟”?暑期,民主村社区开设“4点半课堂”,居民刘舜华将孩子送过去,既解决了看护难题,也丰富了孩子的假期生活。针对“饭后总想散步,但老小区里面没啥公园”的反映,民主村社区在二期改造中增加绿地,拓展出散步休闲的空间。回应现实关切,统筹考虑不同群体的需求,想方设法让更多服务场景“入圈”,群众幸福生活就能出新出彩。

“运营方是哪里的?实现盈利了吗?”“第三方运营,社区监管,实现了微利。”在重庆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民主村社区食堂,了解情况后叮嘱“一定要可持续”。落实落细便民服务,既需要政府投入,也离不开各方参与;既要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也应健全商业服务体系。发展社区服务业,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模式可持续,才能行稳致远。

供给要对接需求。在民主村社区,火锅店、烤肉店等各类餐馆集聚,为居民提供多样化就餐选择;寻光集市上,手工艺品、冰糖葫芦等商品琳琅满目,聚起人气。社区服务业态越丰富,越有利于实现促消费与惠民生的双赢。要看到,一些社区商户经营不善,很多时候就在于没有找准社区居民需求。让居民更好享受便利,商户才能立住脚跟,形成健康、可持续的运营模式,进而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业态要“错位”发展。比如,民主村社区地处杨家坪商圈和万象城商圈之间,与商场相比,老社区不适合布局高档餐厅,越贴近居民日常用餐需求越有市场。布局社区服务业不能一味求全求新。要区分生活圈与商业圈的不同,突出一个“便”字,更好契合居民日常消费便利性、即时性、高频次的特点。

“一刻钟”,检验着服务设施与群众需求的匹配度,考验着基层治理的真水平。社区人员密集,如何协调各方诉求?老旧社区空间有限,怎样在微更新、微治理中改旧换新?千头万绪的问题,需要千方百计去求解,与时俱进创新服务方式。民主村社区推出小程序,居民一键即可预约家政、托育、医疗等服务,减少了群众的奔波和社区的负担。这也说明,善用数字化赋能,能够助力便民服务更高效。

一座座城市中,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正多点开花。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精心打造便民生活圈、畅通社区“微循环”,必能让家门口的消费更便利、社区里的生活更红火。

(作者为本报重庆分社记者 刘新吾)

《 人民日报 》( 2024年12月27日 05 版)

卸掉应减之负 勇挑应担之责(干部状态新观察·年终特别报道)

编者按: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能够用更多时间和精力来服务群众”。

今年以来,多次公开通报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制定出台《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稳步落实。岁末年终,对照《若干规定》提出的7个方面内容,记者探访7名基层干部,讲述减负给他们带来的新变化。

文件瘦身,落实更有力

李雅琪

我在定西市委办公室任职,接收上级部门重要文件、向各县区和市直部门发文件是我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今年的文件字数精简、数量减少很明显。

此前,上级部门有时下发文件,下级部门要据此再制定一份落实文件,挤占了落实工作的时间和精力。今年,我在许多文件上看到这句话,“各地各部门党委(党组)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原则上不再制定配套文件。”截至目前,我们今年收到相关工作部署文件70多份,多数明确提出不再制定配套文件。

从发文上看,今年1—11月,市委、市政府和“两办”制发规范性文件39份,同比减少了25%。

不久前,我们在某单位督查时发现,该单位向下级垂直部门下发通知,但通知内容和省级部门印发文件内容重复率过高,发文价值不大。在一些乡镇督查时,我们发现有的文件虽然没有挂正式红头,也没有文件号,但来自上级机关。重复发文、“红头文件”变身“白头文件”等问题依然部分存在,未来我们还要常检查,督促及时改正。

(作者为甘肃省定西市委办公室干部,本报记者宋朝军采访整理)

考核减压,干事更积极

王红霞

以前,每到季末、年末,社区干部都忙于各种考核、检查、汇报材料。今年,这一现象有了明显改观,报表数量大幅减少,填报频率也降低了很多。以前每月都要填写的社区经济发展情况考核报表,现在改为每季度填写一次,内容也更加简洁,只要求填写重点项目进展和主要经济指标变化等关键信息。

盈北社区作为银川市西夏区考核减负试点,政府各职能部门对涉及社区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梳理,减去无意义的资料整理、政务APP打卡等任务。

社区干部小刘负责环境卫生工作,手机上过去装有“银川城运管理”“河长通”“宁夏耕地保护”等多个APP,每天各种打卡。现在只保留了“宁夏耕地保护”APP,每月只需2次拍照上传。

考核瘦身并不意味着放松要求、降低标准,而是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工作实效。期待今后能进一步优化考核体系,更好激发基层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

(作者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盈北社区党委书记,本报记者秦瑞杰采访整理)

控制评选,工作更务实

李海萍

我们西关大街街道位于西宁市老城区,辖内老旧小区多达30个。在基层工作多年,以前每到年终岁尾,我总会觉得力不从心:年底是各类评比、示范创建验收的高峰期,也是群众集中反映水管冻裂和供暖问题的时候。

今年,这种情况有了明显好转。此前,街道每年要参与近10项由各个部门发起的示范达标创建活动。评选的时候,更多是看材料准备得充不充分。西宁市注重控制示范达标活动的数量和举办层级,评优表彰每年只组织一次。今年底的评优评先中,相关部门以谈话、调研为主,而不是只调阅各类台账和资料。

搞评比、创建、达标,最终目的是提高工作质效。今年,中央持续为基层减负,使我们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我们街道521名在职党员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等,排查整改安全隐患20多处,以务实举措推动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

(作者为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西关大街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本报记者乔栋采访整理)

指尖赋能,沟通更高效

李献军

我曾在乡镇工作过,最多的时候,我的微信工作群有50多个,有的是因临时性工作建立,有的是日常用于安排、协调工作的,有的是各条线主管部门的联系群。有段时间,手机频繁响起让我倍感焦虑。

从2021年开始,常德市开始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今年,我手机上的工作群只剩下2个。

作为在单位负责党建工作的干部,我的一个工作群跟党建相关。群里最新的一次通知是12月6日,县委组织部就组织开展好离退休干部主题党日的提示;再往前查找两次,分别是关于基层党组织按时换届和利用网络课堂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提醒。

不同于以往工作群充斥着填写报表资料、下达工作任务、反馈落实情况等各类要求,如今,工作群更像是一块提示板、一个指示牌,让基层干部明白什么节点需要干什么、应该干什么。

回归沟通属性,工作群里清清爽爽,指令更畅通明晰。以前看到工作群里密密麻麻的消息,大家都绷紧了弦,现在的消息、通知一目了然,工作落实起来更高效、更到位。摆脱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困扰后,我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走到更多群众身边,倾听他们的所获所感、所思所盼,进一步改进自己的工作。

(作者为湖南省常德市澧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干部,本报记者申智林采访整理)

减牌减证,目标更明确

张 平

前几年,“牌子多”“制度杂”“任务不明确”等问题在村级组织的工作中十分突出。最多的时候,我们黄梅村党群服务中心里上墙制度有几十种,悬挂的牌子有20多块,涉及多个部门、行业,让人眼花缭乱。此外,像亲属关系证明、无犯罪记录证明等不应由村里开具的证明,村民们都会来开。

为减轻基层负担,安庆市宜秀区对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等进行规范。我们村梳理村内“减牌减证”对应事务,将不规范牌子全部撤下。目前,村里只保留了4块机构、功能标识牌。

今年初,在与群众交流时,有人反映产业发展问题。村“两委”便到周边区县进行项目考察,与一家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发展蓝莓种植。企业负责人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一遍遍商讨解决方案,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10余次前往企业洽谈,最终确定了相关合作事宜。

该企业负责人说,他被我们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打动。“减牌减证”把我们从琐碎的事务中解放出来,大家才能真正有心思谋发展。未来,我们希望能腾出更多精力搞建设、引项目、抓落实,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富足、更有盼头的好日子。

(作者为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黄梅村党委书记,本报记者田先进采访整理)

会议精简,作风更扎实

陈赞敏

海风吹拂,前楼镇下西坑村海域内,鲜嫩的龙须菜长势喜人,村民们正忙着出海收割、上岸分苗。听说今年试种的龙须菜新苗种增产20%,我心里也是满满的成就感。

今年8月,我在下西坑村走访时,不少养殖户提出,龙须菜种质长期不更新,影响产量和品质。我们第一时间联系了福建省水产研究所与汕头大学的藻类研究专家,以下西坑村为试点,引进了新一代龙须菜新品系苗种,并开展第一批30亩的试种,增产效果明显。

到一线解民忧,多走出办公室听民声。不再被“会海”困住,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为群众办实事,这要从严格精简会议说起。

如今,不少需要乡镇党委书记参加的会议,会采用视频会议形式,从上到下、一贯到底。会后,县里直接根据工作实际进行部署,减少了传达次数,提高了会议效率。县里还将多项议题整合,该合并的合并、该精简的精简。我今年参加的会议次数与时长都缩减了约1/3。

前楼镇也渐渐形成了鼓励乡镇包村干部、村干部扎根基层一线的良好作风。目前,前楼镇每2周组织班子成员、驻村工作组与村党组织书记开次会。其他时间,干部大多在村里跑。一个个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面对面沟通、实打实解决,我们轻装上阵,越干越有劲。

(作者为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前楼镇党委书记,本报记者施钰采访整理)

规范借调,人员更充足

孙 婷

2023年,我被上级部门借调到某工作专班工作。借调在外,我既要负责专班工作,原单位的工作也不能完全“甩手”。那段时间两头跑,我感到很疲惫,也担心顾此失彼。

今年以来,威海市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基层干部违规借调专项清理整治工作。我回到环翠区羊亭镇工作,我们镇辖区内共有2.39万人、企业1500余家。每周,我和同事可以拿出两个半天时间,到田间地头走访收集群众诉求。

我在走访时得知,黄埠屯、宋家疃和半壁山等相邻村一直想引进大樱桃种植,但是缺少资金和人才支持。我们积极协调区委组织部、区农业农村局等部门一道在现场办公,共同出谋划策。最终,帮助3个村建设了9座日光大棚,现在已经种上了矮株密植大樱桃。

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群众,今年羊亭镇的借调人员全部回归,之前人员不足的困难得到缓解。现在,大家工作起来底气更足、办法更多、信心更强。

(作者为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羊亭镇干部,本报记者王者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4年12月27日 10 版)

各地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范围均扩至近亲属

记者从国家医保局获悉:今年10月,31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实现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省内跨统筹区共济,截至12月9日,各地共济范围均已由“配偶、父母、子女”扩大至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参保人可通过线上途径绑定近亲属关系,实现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的共济。

今年1—11月,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3.25亿人次,比1—10月增长0.42亿人次;共济金额444.53亿元,比1—10月增长75.45亿元。

从共济地域看,同一统筹区内共济3.00亿人次,共济金额393.17亿元;省内跨统筹区共济2536.01万人次,共济金额51.36亿元。

从共济用途看,用于支付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343.08亿元,用于支付在定点零售药店发生的个人负担的费用20.72亿元,用于参加居民基本医保等的个人缴费74.80亿元。

9月份进入居民医保集中缴费期后,9月、10月、11月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用于参加居民基本医保等的个人缴费金额分别达到12.28亿元、27.51亿元、30.21亿元。其中,1—11月河北用于居民参保的共济金额达8.30亿元,河南7.66亿元,浙江4.86亿元,山东4.79亿元,湖南4.77亿元,位居前五位;此外,贵州、陕西、山西等人口规模不足5000万的省份,用于居民参保的共济金额也超过了3亿元。

2021年,国办印发文件,将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使用范围从职工本人,扩大到其参加基本医保的“配偶、父母、子女”;今年,国办再次印发文件,进一步将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亲属的范围由“配偶、父母、子女”扩大至其参加基本医保的近亲属。(记者孙秀艳)

《 人民日报 》( 2024年12月27日 02 版)

乡村生活越来越“智慧”

坐下就诊、测量血压、刷脸支付……近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元荡村数字乡村客厅中,村民李桂弟开完药不禁感叹,“刷个脸就能走医保,太方便了。”

这个500平方米的“客厅”,是村里的数字便民服务中心。元荡村党委书记王冬林介绍,“客厅”集成了有线电视缴费、更换市民卡、借书、医院挂号、自助体检等多项服务,不仅能迅速办好村里的事,还能解决很多以前要到市里才能办成的事,甚至是一些需要跨省区办理的事情。“不用出村,村民能挂瑞金医院等446家上海医院的号,包括专家号,有效期28天到30天。”王冬林说。

村里大事小事,摁一摁遥控器、点一点手机屏就能解决,乡村正变得越来越“智慧”。2021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智慧广电乡村工程”,围绕文化强国、数字乡村、乡村振兴等战略部署,全面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广电乡村工程”批量整合了公共服务资源,通过手机、电脑、智能机顶盒等终端设备,为乡村群众提供最新的便民信息、便捷的生活服务,村民从“看电视”变成了“用电视”。目前,江苏已完成近900个智慧广电乡镇(街道)建设,受益人群近2000万。

据介绍,江苏已连续4年将“智慧广电乡村工程”列入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工程借助广电网络和科技优势,服务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助力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缩小了城乡“数字鸿沟”,让农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姚雪青 曾 智)

《 人民日报 》( 2024年12月27日 17 版)

医保码用户超12亿

12月26日,国家医保局公布,截至目前,全国医保码用户超过了12亿人,覆盖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接入93万家定点医药机构。

2019年11月24日,全国首个医保码在山东省济南市激活,标志着就医购药正式进入了“一码通”时代。5年来,医保码的普及为全民医保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互联网平台的参与有效推进了医保数字服务的普惠化和便利化。支付宝数据显示,超7亿人通过支付宝激活医保码,其中七成人为家中一老一小绑定亲情账户、超1000万人已经可以率先体验医保、商保一站付的便捷服务。

据了解,国家医保局积极推动医保服务的适老、适幼化升级,极大改善了“一老一小”的医保服务体验。如今,带家人看病可以不用带实体卡,全国已有超2.5亿人绑定医保亲情账户。2021年6月,第一台医保刷脸一体机在青海投入使用,目前全国已有30个省(区、市)支持刷脸就医,不会用手机的老年人去医院看病更方便。(记者杨彦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