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社论】进口药“消失”?正视问题,优化集采

作者 澎湃新闻

近日,所谓“进口药消失”的话题牵动人心。话题缘起于一篇家长带孩子看病却无法配到进口阿奇霉素的文章被广泛转发。虽然这本是个体的感受,但是“进口药难买”“医院越来越难开到进口原研药”的问题却引发了网友广泛共鸣。9月12日,澎湃新闻刊发了《进口药“消失”之问》的系列报道。

进口药是不是“消失”了呢?并没有。进口阿奇霉素注射液目前在26个省份正常挂网销售,医疗机构可自主采购临床所需的进口阿奇霉素注射液,并没有“消失”。但是,一些进口药的确出现了不好买、不好开的现象。比如,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有医生就轻易说出了若干之前临床常开而目前在日常的门诊系统中开不出的药物名称。为什么宏观政策与医生、患者的真实“体感”之间产生不小的差距呢?

我国推行的国家药品集采政策,通过“以量换价”带来了药价下降的实惠,也对整个医药市场形成了复杂的影响。我国集采政策始于2018年,参与采购的公立医院拿出全年采购量的七成左右份额作为承诺采购量,企业进行竞争性竞价。由于担心降价后可能影响业绩,很多跨国药企参与集采的热情并不高,以2020年3月的第三批集采为例,阿斯利康、礼来、辉瑞等多家跨国药企因为报价超过最高有效申报价格,直接出局。不少跨国企业选择了开拓电商、药店、民营医疗机构等市场,而不愿意接受“以量换价”。

一方面,集采药占到了公立医院用药非常大的比重;一方面,部分跨国药企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对集采热情不高。此外,部分公立医院药品采购制度比较机械,比如,内部要求非要把集采药全部销售完之后才开放原研药的采购。以上种种因素叠加,事实上导致部分原来常见的进口药在公立医院的“消失”,至少不像以往那样好配。

特别是要考虑到一个现实问题,部分公众对于国产仿制药的疗效信心不足。基于集采机制,更多国产仿制药占领了更大的市场份额,也导致一部分病患真切感受到了进口药的“被挤出效应”。药品是特殊商品,低价只是竞争的一个维度,要赢得公众的信任,仿制药还得强化一致性评价。其实,我国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工作在2012年才启动,时间并不长,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总之,部分进口药“不好买”的局面,并不是政策有意限制导致的,而是集采政策产生的“副作用”,所以,既不能因噎废食,推翻集采制度,也不能搞阴谋论、找“替罪羊”,相反,应该找出更精准的改进方案,完善集采制度。

在任何一个国家,医药市场都是博弈最复杂、牵涉主体众多的,从来就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抄。目前,集采制度通过“以量换价”给中国病患带来了真切的实惠,也希望医保政策有更多的包容性和弹性,特别是要保证患者的选择权。这就要求公立医院在集采之外,对未入选的进口药有更多的灵活运作空间,让有需要的患者可以正常价格(未必是优惠价格)拿到药;药店、民营医院等补充渠道也应发挥作用。从根本上说,还需要国药自强自立,强化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和真实世界研究,以质量赢得公众信任。

总之,集采应该是赋权,给予病患更多的实惠和选择,而不是限制用药的范围。部分进口药“不好配”的现实问题,需要更精细的应对策略。

💾

【社论】以法治守护大美国家公园

作者 澎湃新闻

9月10日,国家公园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这是我国首次从国家层面针对国家公园专门立法,将为国家公园的规划和设立、保护和管理、参与和共享、保障和监督等提供法律依据。

国家公园,它以“国”之名,汇集国家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既是“国之大者”,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制度创新。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接下来的10年里,从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到出台空间布局方案、构建全世界最大国家公园体系,从举办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形成《西宁共识》,到发布首批国家公园总体规划,中国国家公园建设蹄疾步稳、成果丰硕。

目前,我国拥有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5个国家公园。在国家公园内,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实现整体保护;连通了13个大熊猫局域种群生态廊道,保护了7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东北虎等旗舰物种数量持续增长;雨神角蟾、福建天麻、武夷林蛙等新物种不断被发现。

不过,中国国家公园的建设也面临人口众多、土地权属复杂、人地矛盾突出、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等现实挑战。相对于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具有更高的目标和更加多元化的功能定位,也会涉及更多的主体,是复杂的公共事务。

在国家层面专门为之立法,能为在国家公园内开展保护管理方面的执法、批准实施经营活动、处理应对原有居民的一些生产生活活动需求等提供法律依据,对于高质量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具体内容来看,国家公园法草案立足于解决一系列现实问题,回应社会关切。比如,明确国家公园区域内原有居民的生产生活活动,应当以不超出现有规模和利用强度为前提;明确国家公园的建设要在保护的前提下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和共享,在一般控制区适宜的区域,可以合理规划科普教育、游憩、生态体验等活动。总的来看,国家公园法有助于各管理部门在法律上明确职责、划定权属,也会让社会公众共享生态红利。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生态文明的国家,也是目前唯一将生态文明作为国家战略系统部署和落实的国家。中国国家公园的建设起步晚,但是起点高、后发优势明显。专门为国家公园立法,说明在吸收借鉴世界百年来国家公园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已经在探索一条属于自己的国家公园治理之路。

国家公园是对生态系统的完整保护,更是人们亲密接触大自然,陶冶高尚情感,培育人性美的重要场所。青藏高原上奔腾的藏羚羊、南方热带丛林中跳跃的海南长臂猿、“天府之国”里欢脱卖萌的大熊猫……一座座国家公园描绘着地球物种生生不息的美丽画卷,也向世界讲述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国故事。

未来,我们还将迎来更多国家公园。通过专门立法,以法治引领国家公园现代化建设与管理,更好守护这一片片绿色的净土。

💾

【社论】刮骨疗毒,让中国足球远离“假赌黑”

作者 澎湃新闻

9月10日,国家体育总局、公安部在大连联合召开足球职业联赛“假赌黑”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新闻发布会,通报公安机关依法严肃查处足球领域赌球、假球等违法犯罪情况,以及中国足协对61名涉案足球从业人员的纪律处罚情况。其中,43人被终身禁止在我国从事任何与足球有关活动。

自2022年以来,公安部重点交办辽宁等地公安机关侦破相关赌球、假球专案,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28人,打掉网络赌博团伙12个,查实涉嫌赌球、假球比赛120场,对83名涉案球员、裁判员、教练员、俱乐部管理人员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其涉及范围之广、人员之多、情节之重,触目惊心。

足球领域近年来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公众十分关注,尤其是“假赌黑”乱象,让人深恶痛绝。“假赌黑”问题严重违背体育精神,严重破坏足球行业秩序,是侵蚀足球事业健康肌体的“毒瘤”,是阻碍足球振兴发展的“拦路虎”。

长期以来,球迷对于足坛“假赌黑”问题多有猜测,但苦于没有切实的证据,没想到盖子一掀开,问题竟会如此严重。此次查实涉嫌赌球、假球比赛120场,涉及中超、中甲、中乙、足协杯、女超等足球联赛,先后涉案的俱乐部球队共41支,甚至包括金敬道这样的前国脚也参与其中。中国足球,确实该刮骨疗毒了。

这一次,由两大国家部委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假赌黑”问题,让公众看到中国足球问题“积重”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相关部门查处乱象的决心和力度。对这些足坛蛀虫,就是要通过刑事惩罚、“终身禁足”等方式,在整个行业形成震慑;就是要公开通报,把他们的名字钉上足坛耻辱柱。

治理“假赌黑”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公安、体育等部门通力协作,也并非一日之功。从近几年的查处情况来看,问题涉及运动员选用、比赛安排、赛事裁判、行业管理人事任用,以及其他与足球运动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等方方面面。面对这些绿茵场上长出的罂粟,既要连根拔起,也要注意改良土壤。

在事后查处之外,从源头预防更为重要。专项整治行动之后,也要持续构建高效、灵敏、内外结合的监督管理机制。比如,在足球运营管理、人才选拔培养上,增加透明度,以公开促公平;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人力优势”,对于球迷质疑声较大的比赛,要高度重视,必要时公安、体育等部门可以联合介入调查。

体育规律和市场规律都一再证明,足球必须干干净净,才能踢出一番天地。无论是足球从业人员还是俱乐部,无论是行业内的经营管理,还是来自司法和社会的监督,只有方方面面都支棱起来、形成合力,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才能为中国足球事业的健康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

今晚八点,男足又将迎来世预赛18强赛,坐镇主场迎战沙特队。心中有敬畏,脚下才会有章法,在输赢之外,球迷更希望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中国足球队。

💾

❌